“雜草”變身“致富菜”熱銷全國
“誰能想到以往大伙年年斬草除根的雜草,現在成了能賣錢的‘致富寶’!”彩達村村民郭萬倉感到驚喜又期待。
11月3日,中衛市沙坡頭區暖陽和煦,天空湛藍。走進永康鎮彩達村,村民們在蘋果園里熱火朝天地采收樹下的蒲公英。摘下的蒲公英一部分直抵商超,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一部分則進入村里的加工車間,制成蒲公英茶,走向更高端的市場。
地處沙坡頭旱蘋果核心產區的沙坡頭區永康鎮,不僅經果林長勢旺盛,而且樹下的蒲公英、苦苦菜、沙蔥、蒺藜、馬齒莧等也十分茂盛。能否讓這些瘋長的野草為群眾帶來收入?永康鎮組織人員赴安徽、河北、江蘇等地考察,發現這些野草、野菜不但能食用,而且蒲公英、蒺藜等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今年,永康鎮利用南山臺地區4.4萬畝經果林基地林業資源,試點推廣蒲公英、蒺藜等藥食同用林下種植新模式,延伸林草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截至目前,林下種植面積達0.34萬畝,其中彩達村種植蒲公英1239畝,雙達村種植蒺藜2000畝,永樂、陽溝、達茂等10個村種植赤松茸200畝,預計年內實現綜合產值1000萬元。
“最近蘋果收完接著又開始采收蒲公英,過去6畝地只有一份收入,以后就有了雙份收入。”66歲的郭萬倉種了6畝蘋果林,今年在林下種植了蒲公英。種植1畝蒲公英的成本是200元,政府還補貼100元。彩達村村委會主任馮玉帶算了一筆賬:全村種有7000畝蘋果,今年又種植1239畝蒲公英,建起了蒲公英鮮菜、富硒蒲公英茶等生產加工廠。經測算,蒲公英一年可收四茬,畝產能達到6000斤以上,村里最低按1斤1元收購,每畝收入在6000元以上。“蒲公英茶已建立起出口日本的銷路,預計今年收入在300萬元以上。”
而在相鄰的永新村,20名在本村食品加工廠務工的村民和臨時工,已領到約10萬元的務工工資。“今年我們主要加工生鮮野菜,包括苦苦菜、蒲公英、馬齒莧、沙蔥等。”該村黨支部書記趙小紅說,今年鎮上把野菜列入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后,群眾的熱情非常高,現成的野菜摘了就能賣錢。今年已加工銷售真空包裝、貼體包裝野生鮮菜30噸,銷往上海、安徽、北京、廣州等地,銷售完畢預計增收30萬元。明年計劃種植400畝苦苦菜和蒲公英,目前村里籌建加工基地,已收回倉庫準備擴建加工廠。該村脫貧戶柯萬江高興地說,“我們老兩口在自家果園鏟苦苦菜交到村里,一上午就能掙150元。”
為了讓村民吃下“定心丸”,各村還采取了“訂單農業”的模式,與全國多個地區的經銷商簽訂長期合同,確保野菜的銷路。“接下來我們將下大力氣推動林下經濟野菜產業擴大規模,走向標準化和規模化,讓野菜成為群眾的‘致富菜’。”永康鎮黨委書記段立武說。(記者 王文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寧夏銀川市舉辦青少年科技體育運動會
- 人民網銀川11月4日電(李甜甜)11月3日,寧夏銀川市舉辦青少年科技體育運動會,銀川市從各縣(市)區、市直屬90余所學校近2萬名中小學生中選拔1500余名參賽。 運動會現場。…
- 寧夏加快推進中部干旱帶生態保護修復
- 人民網銀川11月4日電 (記者閻夢婕)近年來,為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通過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強化生態本底調查、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完善政策標準體系、開展改革創新實踐五項措施,加快推進中部干旱帶生態保護修復,進一步提升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筑牢祖國西北生態安全屏障。 寧夏自然資源廳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圍繞構建從山頂到河流的保護治理大格局,按照《關于推進中部干旱帶灌草植綠的實施方案》,將中部干旱帶相關縣區1114.53萬畝國土面積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立足中部干旱帶干旱缺水、沙化嚴重、生態脆弱實際,明確了針對性保護修復措施,著力鞏固防風固沙和水土保持功能;制定自治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以中部干旱帶和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為重點,劃分中部干旱草原區及8個二級分區,布局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行分級保護、分類治理、分區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