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是人與石的對話
“這是我為一位外地游客做的印章,借鑒了龍的造型,既保留古韻味,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這是一位北京顧客購買的兩個名章,這是一位陜西顧客訂的詩詞印鈕,都是在網上下的單。”5月30日,銀川市賀蘭石篆刻技藝傳承人何立寧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最近的訂單。進入旅游旺季,何立寧白天穿梭于兩個工作室,晚上去西夏區懷遠夜市的篆刻展位,邊售賣邊雕刻,他的很多訂單都是在夜市展位上完成的。
賀蘭石質地細膩,紫綠兩色天然交錯,是制作賀蘭硯和賀蘭石印章的主要工藝原料。獨特的石材孕育出賀蘭石篆刻這門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的傳統技藝。賀蘭石篆刻與賀蘭硯制作技藝相輔相成,融書法、章法、刀法于一體,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技術性。今年4月,賀蘭石印章雕刻技藝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何立寧從2003年開始,用賀蘭石作為原材料進行雕刻,在他眼中,花鳥蟲魚、詩詞字畫皆可入石,經過他的精雕細琢,一塊普通的賀蘭石煥發出生機與活力。他創作的印鈕系列作品,彌補了賀蘭石印章篆刻印材的單一性,提升了賀蘭石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2021年,何立寧被授予銀川市賀蘭石篆刻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賀蘭山巖畫是何立寧創作靈感的活水源頭,他尤其偏愛太陽神和母子鹿巖畫。“太陽神巖畫非常受外地游客歡迎,畫面簡單而富有意境,在工匠手下,一點細微的差別,比如太陽神眼睛大小、眉毛粗細不同,就能雕刻出不同的作品,我的目標是用賀蘭石雕刻出100個太陽神巖畫作品。”何立寧說。雕刻完畢,何立寧喜歡在作品上留下一輪圓月,在他看來,雕刻是人與石的凝視與對話,“月”既給人靜美之感,又讓人升起思念之情,希望作品能帶給人們更多遐思。
雕刻一件滿意的作品并不容易,何立寧每年至少推出十幾件新作品,他向古人學習,汲取營養,看《中國漢畫圖典》,進行大量臨摹。“比如刻名章,按照漢印的風格刻出來,客人就特別滿意。雕刻作品時,我會在古人創作的基礎上,融入時代元素,加入自己的理解,進行再創作。”熟能生巧,在日復一日的雕刻打磨中,他以精湛的技藝提升著賀蘭石的獨特神韻。
除了參加全國藝術展會,何立寧還帶著賀蘭石篆刻技藝走進學校和社區,向更多人推廣普及非遺文化。為確保傳統技藝不失傳,他通過師徒制等方式傳授技藝,還跨界與服裝設計等商家合作,開發新的市場和產品,為傳統技藝注入新活力。(記者 焦小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