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彭陽縣古城鎮鄭莊村兩山相間的川臺地上,數百棟鋼結構大棚整齊排列,淡藍色棚膜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大棚里綠油油的辣椒苗茁壯成長,乳白色花朵如繁星點綴其間,菜農鄭立穿梭在菜行間忙著清除雜草。
“去年種菜收入12萬元,今年擴大規模,保守預計收入15萬元。”2年前,在外地務工的鄭立見老家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蔬菜產業,回家承包了7棟大棚,種植辣椒、小番茄等蔬菜。當年恰逢風調雨順,又值蔬菜行情穩定,鄭立種植的大棚蔬菜喜獲豐收。
“大棚、露地蔬菜畝均收入5000元,種植1畝蔬菜相當于種10畝傳統作物,比外出務工收入高很多。”嘗到種菜甜頭的鄭立算賬后,在原有種植面積基礎上,今年再承包3棟大棚,并與蔬菜公司簽訂供銷合同。
鄭莊村全村耕地面積2240畝,常住人口89戶281人。2016年之前,鄭莊村憑借較好的水土和光熱資源,發展以玉米、烤煙和設施蔬菜為主的種植業,實現整村脫貧致富。
“隨著產業政策調整,烤煙種植退出國家計劃,150棟水泥拱架蔬菜棚也因年久失修、效益低下等因素影響,農民增收放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面對村經濟發展瓶頸,鄭莊村黨支部書記張仲仁積極尋找出路。
當年,彭陽縣把蔬菜產業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一項重要舉措,按照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的方式,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張仲仁從中看到希望。
2020年,鄭莊村立足當地氣候和土地資源稟賦,推廣優質高效蔬菜種植。村民齊動手,拆除舊棚,搭建新型鋼架拱棚,在灌溉條件較好的川道地區發展大田葉菜、露地辣椒、設施蔬菜,并選擇制作剁椒醬、火鍋底料、辣椒色素等優質辣椒產品,進行規模化連片種植。
在生產管理方面,鄭莊村成立果蔬專業合作社,與農林科研院所協作開展拱棚辣椒標準化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在耕地、施肥、育苗、澆水、松土、除草、通風、采摘等環節,采取統一標準、跟蹤監測、精準施肥,確保蔬菜品質,保障豐產又豐收。
“我們村的蔬菜不但種得好,還與供港蔬菜公司簽訂娃娃菜、辣椒、番茄等蔬菜供銷合同,與外銷企業簽訂辣椒色素銷售合同,確保蔬菜銷售有保障、群眾種菜無后顧之憂。”張仲仁介紹,村里整合土地和人力資源,采取“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方式,帶領群眾抱團發展,實行訂單種植,一年下來收入800多萬元,常住戶戶均收入10多萬元。
今年,彭陽縣緊盯“十四五”末建成10萬畝高質量蔬菜產業集群目標,開展產業爭先行動,成立綠色食品產業專班,組建技術服務小組,建立農技人員包村抓點工作機制、產業到戶項目“443”監管機制等,確保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圍繞鄭莊村,聯合田莊村,建成千畝冷涼蔬菜種植示范基地,解決各村發展產業各自為政、單打獨斗的問題。”古城鎮黨委書記高應廣介紹,鎮上按照一鎮一域整體謀劃產業布局,破除村組界限,統籌技術、土地,打造產業集群,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解決了農產品良莠不齊、競爭力不強的問題。
發展蔬菜產業,彭陽縣以群眾增收“菜園子”建設為重點,按照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三統一”,建設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推進“彭陽辣椒”由紅茹河流域向長城塬、孟塬、安家川流域推進,由鮮椒向線椒、朝天椒和種苗等多元化專用品種拓展,由設施栽培向露地生產延伸,由多年重茬種植向合理輪作邁進,由一年一茬向一年多茬發展。
“全年計劃新建新型鋼架結構塑料大棚500棟、千畝以上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4個,力爭全縣蔬菜面積達8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6億元,提供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元,躋身全區蔬菜產業大縣。”彭陽縣采取“外引內培”的方式,依托東升、蜀蓉、萬凱等龍頭企業,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發展模式,打造紅河、寬坪、海子塬、鄭莊4個千畝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
截至目前,已完成鋼架大棚建設221棟,建成紅河鎮紅河村有機蔬菜基地、紅河寬坪露地蔬菜生產基地、新集海子塬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田鄭莊“拱棚+露地”蔬菜生產基地等千畝蔬菜基地4個,蔬菜種植面積達2.56萬畝,以辣椒、菜心、甘藍為主的露地蔬菜訂單種植面積5058畝,完成蔬菜生產基地滴灌、噴灌、水肥一體化等設施配套3000畝。
攜手打造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8月19日至22日在寧夏銀川舉辦。本屆博覽會以“深化經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據了解,本屆博覽會總計簽約成果277個,計劃投資和貿易總額1566.7億元。圖為第五屆中阿博覽會會場外景。記者 劉 峰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