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銀川4月1日電 (趙茉鈺)“寧夏姚河塬遺址發現甲骨文共計150余字,使得姚河塬遺址成為目前所知甲骨文發現最西北的邊地,以及中原商周文字和占卜文化的覆蓋區。”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姚河塬西周遺址考古隊項目負責人馬強說。近日,寧夏彭陽縣姚河塬遺址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自2017年5月發現以來,寧夏彭陽姚河塬西周遺址在持續挖掘的過程中,不斷刷新考古界對西周的認知,也因此獲得“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國田野考古二等獎”等多個考古界重量級獎項。
據悉,寧夏姚河塬遺址是寧夏南部及涇水上游地區首次發現的一處大型西周諸侯國都邑城址,延續時間從西周早期至西周晚期,貫穿整個西周歷史。遺址面積約92萬多平方米,在挖掘過程中發現功能結構復雜的聚落形態、帶墓道的高等級墓葬、掌握高技能工藝的鑄銅作坊,出土了青銅器、玉器、瓷器、象牙器等珍貴文物,及甲骨文為代表的特殊文化產品。
姚河塬遺址航拍大景。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姚河塬鑄銅作坊是目前已知最西北的鑄銅作坊,也是西北地區首次發現的鑄銅作坊遺址。”馬強表示,2020年,姚河塬遺址考古隊主要發掘鑄銅作坊區,在挖掘過程中出土了陶模、陶范、泥芯、鼓風嘴、坩堝、爐壁、熔銅渣、骨器、石器等一系列鑄銅相關遺物。
“鑄銅作坊的發現表明該遺址上曾開展鑄銅活動,同時整個鑄銅遺址操作鏈基本完整,有助于對西周鑄銅技術體系、鑄銅業的深入研究。”馬強說:“截至目前,在全國范圍內,發現完整的西周鑄銅作坊遺址不到10處。”
馬強表示,姚河塬遺址發現鑄銅技術,再加上出土的費昂斯珠、瑪瑙珠、玉器、瓷器等,或可推測這里是西周時期的具有商貿意義和戰略意義的邊陲重鎮。
2020年度發掘的鑄銅作坊區航拍圖。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此外,據馬強介紹,寧夏姚河塬遺址刷新歷史學界對周王朝疆域的認知,成為目前可知西周最西北的邊界。
“姚河塬遺址絕非普通居址,可能與關中的周公廟、孔頭溝,北京房山董家林等遺址一樣,屬于西周大臣的采邑或分封諸侯國所在,即為一個西周封國的都邑遺址。”馬強表示,遺址的發現彌補文獻不足,打破學術界之前普遍認為周人不重視西部邊疆管控的理論,佐證西周王朝對西部疆域的管理與東方地區一樣,采用的也是“分封諸侯,藩屏王室”模式。
“在已發掘的西周遺址中,目前僅有姚河塬遺址這一處,是具備城墻、護城壕、宮殿區、諸侯國君大墓、鑄銅作坊、制陶作坊、水網系統、甲骨文、原始瓷等要素的諸侯國遺址。”馬強說。
攜手打造面向新時代的中阿命運共同體 第五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8月19日至22日在寧夏銀川舉辦。本屆博覽會以“深化經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據了解,本屆博覽會總計簽約成果277個,計劃投資和貿易總額1566.7億元。圖為第五屆中阿博覽會會場外景。記者 劉 峰攝…【詳細】